移工攝影班雜記【三】是誰在說話
對一般人而言,「我」這個主體性的概念是個理所當然不容置疑甚至有點過度膨脹的存在。記得肖連時在學校上課交作品討論,同學們包括我自己都曾被老師碎碎唸滴提點:「說明自己的作品或是評論他人的作業時,不要老是把『我在哪邊,我看到,我覺得,我喜歡』等等這些句子掛在嘴邊。」老師甚至要偶們當場在課堂上練習轉換角度、或說法、或人稱,重新再說明一遍作品,試著做到不用「I」。
可是,在台灣,在移工攝影班,這個「I」卻在學員繳回的第一份作業裡大量缺席:(請點進照片放大看)
Photo by Alice
Photo by Alice
Photo by Gracelyn
Photo by Gracelyn
Photo by Glorette
Photo by Elizabeth
第一份作業的題目是Kitchen and Food。
無論拍攝的題材是夜市、菜市場、廚房、奶瓶或是工廠發的便當,影像與文字所呈現的多是第三人稱的敘述觀點。不但發聲的主體隱而不見,其用詞語氣甚至客觀(客氣?)到可以被任意替換為路人甲乙的描述。
時空轉換,我的位置由學生變為老師,卻反而在課堂上跟學員們一起練習Ithink, I saw, I feel, I like, I disagree......。是滴,老師粉抱歉偶違背你滴教誨。在這攝影班,人可以隱藏在鏡頭後面,但是「我」這個發言者的立場噢聲音必須是堅定明確滴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課後,我們把作業發回,請學員們帶回去再想一遍,看是要修正或重寫。
這張是Alice重寫後交回來的作品,後來成為第一期展覽的文宣主打作品之一。
可是,在台灣,在移工攝影班,這個「I」卻在學員繳回的第一份作業裡大量缺席:(請點進照片放大看)
Photo by Alice
Photo by Alice
Photo by Gracelyn
Photo by Gracelyn
Photo by Glorette
Photo by Elizabeth
第一份作業的題目是Kitchen and Food。
無論拍攝的題材是夜市、菜市場、廚房、奶瓶或是工廠發的便當,影像與文字所呈現的多是第三人稱的敘述觀點。不但發聲的主體隱而不見,其用詞語氣甚至客觀(客氣?)到可以被任意替換為路人甲乙的描述。
時空轉換,我的位置由學生變為老師,卻反而在課堂上跟學員們一起練習Ithink, I saw, I feel, I like, I disagree......。是滴,老師粉抱歉偶違背你滴教誨。在這攝影班,人可以隱藏在鏡頭後面,但是「我」這個發言者的立場噢聲音必須是堅定明確滴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課後,我們把作業發回,請學員們帶回去再想一遍,看是要修正或重寫。
這張是Alice重寫後交回來的作品,後來成為第一期展覽的文宣主打作品之一。
0 Comments:
張貼留言
<< Home